首页

ts伪娘调教

时间:2025-05-25 11:36:08 作者:《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发布 东部城市领跑 浏览量:13948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题:中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如何“雄起”,院士学者献策

  作者 武一力 李玉素

  无论高校数量、专任教师队伍还是在校生数量,中西部高等教育已是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人才资源、经费投入、科技创新等短板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院士专家为中西部高等教育实力如何“雄起”建言献策。

  尊才、惜才、爱才

  不是河南人,为啥来河南?常有人这么问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2022年6月,她受聘郑州大学校长。她告诉记者,自己在1年多的工作中真切感受到河南已形成“尊才、惜才、爱才”的“气候”,同时也注意到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且面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境。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答记者问。记者 蒋启明 摄

  “受区位因素制约,这在外部客观条件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特殊政策的‘强激励’,才能较快优化人才引育工作环境,打破人才困境。”李蓬说。

  谈及人才培养,李蓬建议提高本科生推免比例,增加博士生招生指标,扩大培养规模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部省合建高校院士等人才评选的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亦有同感。“西部地区需要有特殊的方式,比如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的工作,尽快提高高层次人才在人口中的占比。”她说。

  加大资金投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爱雪倍感振奋。

  在陈爱雪看来,中西部地域辽阔,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不尽相同。她建议将教育资源适度向内蒙古等薄弱地区倾斜,扩大对教育领域的有效投资,着力改善高校办学条件,为高等教育分层次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尤其是加大对高水平人才培养院校的扶持力度,使办学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潮流。

  全国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尧德中建议“设立国家西部人才基金”,通过资金支持可以提高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同时,加大对西部地区承担的科研项目、创新平台、人才计划的资助力度。

  搭建高质量平台

  多位院士认为,要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离不开“筑巢引凤”,其中重要一举就是搭建高质量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提出,在西部地区高校中围绕空间材料科学、装备轻量化等优势方向加快布局和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汇聚研究队伍、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

  李蓬也建议,加大支持部省合建高校围绕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在部省合建高校中布局一批文科基地(实验室)。

  “努力培养能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说。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中部工科强校,尤政强调将“把卓越工程师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该校成立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在振兴中部高等教育的同时,开始全方位、深层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宁夏银川遭遇大雾天气 最低能见度约10米

与其结伴出游的林女士称这趟旅行体验感不错,品尝当地美食,游览著名景点,享受海滩休闲时光,景点和街道也不拥挤,6天预计人均花费不超过3000元(人民币,下同)。

【星访谈】专访彭昱畅:“对手”是超越了极限的自己

2023年,红山管理处投资200万元种植了马家柚、油菜、玉米、红薯以及无公害水稻等农作物,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2023年农文旅产业综合收入达到100多万元。

河北涿州:企业陆续复工复产 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老方加强立法机构交往。希望双方落实好两国立法机构合作协议,用好合作机制平台,保持立法机构高层、专门委员会、双边友好小组的良好交往势头,促进双方治国理政和立法监督经验交流,更好服务中老关系大局,为双方共促发展繁荣提供更多助力。

新开发银行第九届理事会年会举行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从宣布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到推动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等一揽子协议,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对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2016年至2022年,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55.8万件,其中,中国专利权人获得授权17.8万件,占比达31.9%,年均增速达12.5%,明显高于全球2.5%的整体水平,这表明中国将不断引领世界绿色低碳转型。

假日走基层丨鱼肥虾美 “新鲜”出天山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是友谊的使者和桥梁。美国是最早和我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美双方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成功繁育成活17只大熊猫幼仔,为大熊猫保护繁育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